学院概况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1953年太原工学院独立建院,机械系是四系之一。1962年太原工学院首次培养研究生,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在山西省的诞生,机械是首次招生的三个硕士授予点之一。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成立太原理工大学,1998年原太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齿轮研究所,材料工程学院的轻工业系和原山西矿业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为机械工程学院。2015年校属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并入机械工程学院。2018年力学学院部分系部并入机械工程学院,学院更名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4年学院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百余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厚德勤奋,求实创新”的院训,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了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草原公仆”云布龙等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深刻诠释着百廿机械“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院下设四系一部一中心,即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械基础部、机械工程实验技术中心。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机器人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3个,还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专业、山西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山西省品牌专业和山西省优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位列第3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第9名,机器人工程专业位列第19名。

1962年,学院招收首批机械硕士研究生;1981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流体传动与控制等3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首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机械电子工程获批山西省机械学科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机械设计与理论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机械工程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机械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机械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全国前20%,位列B+,成为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建设学科;2021年,获批机械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23年软科机械工程排名中位列第36名。

  • 教职工

    228

  • 专任教师

    179

  • 副高及以上职称

    86

  • 校内硕士生导师

    159

  • 校内博士生导师

    29

  • 在校生

    3505

  • 228

    教职工

  • 179

    专任教师

  • 86

    副高及以上职称

  • 159

    校内硕士生导师

  • 29

    校内博士生导师

  • 3505

    在校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228人,专任教师17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86人。校内硕士生导师159 人,校内博士生导师29人。在校生350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27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89人、博士研究生244人。现有党员613名,其中教工党员156名,学生党员438名。学院党委下设24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8个,学生党支部16个。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名,山西省教学名师9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1个。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团队1个,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3个,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2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1个。

学院现有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属成形技术与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国防先进技术创新中心2个。

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山西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山西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5个。

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续签了联合培养本科生“2+2”及 “2+3”合作协议;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签署了“3+1+2”合作协议;获教育部批准,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办学,设立伍伦贡学院;获批教育部“重型装备智能及绿色制造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高端金属材料智能制造与服役评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拥有高性能高性能液压元件与系统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合作项目铜奖 2 项。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山西省装备制造产业亟需,在煤机装备智能化设计、机电装备智能控制与节能技术方向,原创研发出多类保障提升运输安全运行和高效生产的装备,提出了集成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的采掘运装备设计关键技术、发明了极低压损泵阀协同分布式控制技术等,攻克了多项国际性难题,应用于同煤、焦煤、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和三一、徐工等工程机械企业,在装备安全运行保障、智能测控和节能技术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在先进成形及智能装备方向,与太钢、太重等大型冶金和装备企业合作,开发了世界最薄最宽的“手撕钢”高精度轧制技术、高品质多金属复合板波纹轧制技术、大型宽厚板轧制矫直精整成套装备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打破了美、德、日等国家技术封锁,实现了进口替代,促进了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基金重点项目、GF基础加强重大专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逐年递增。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战略咨询课题多项。  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高端装备制造)等。获多项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山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14 门。

学院1989年组建的“螺丝钉之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5年如一日秉承“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义务帮助同学、服务社会,足迹踏遍校园、居民社区、企业厂矿、城镇乡村。1995年被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扫盲及科技文化服务行动优秀志愿者服务队”;1996年被评为“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2000年获山西省“十佳文明示范群体”称号;2009年获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称号,先后获“山西省十佳青年文明示范群体”、“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群体”提名奖; 2016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18年,被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020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2023年学院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教师团队获批“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09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党委2005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学院党委被评为“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星级基层党组织”;2011年机械国防生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校级“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示范单位,机设系党支部被评为山西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标杆党支部,机电第一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支部”; 2020年学院被评为学校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学院党委获学校改革创新先进党组织;2022年机设系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院建设“思拓”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基地、“晋翔”车队、航空飞行器创新基地、特种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共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35项,参加创新创业竞赛97项,参与人数覆盖面达到47%;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12项、省级奖项386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第七届至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选送的项目取得7项金奖、5项银奖的好成绩,成绩位列山西省高校第一。

汾河之滨,百廿底蕴。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数据截至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