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新党建路径 深耕科学家精神 搭建育人高地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原文:
在制造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立足百余年办学积淀与山西省转型发展需求,以我国机械工程领域泰斗、齿轮研究所创始人朱景梓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为内核,创新构建“精神传承+育人实践+学科攻坚”三维联动党建路径,将红色基因与学术传承、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服务深度融合,在核心学科方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范式。
学院通过系统化的党建体系,既搭建起兼具思想深度、实践温度与专业高度的育人高地,又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精神传承铸魂、育人实践提质、学科发展跃迁的协同共进之路,为新时代高校工科类学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学院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根与魂,以系统性思维谋划党建与学科、育人、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逻辑严密、运转高效的党建运行体系。精神传承、育人实践、学科攻坚三个维度环环相扣、协同发力。精神传承为育人实践提供思想引领与价值坐标,让人才培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育人实践为学科攻坚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筑牢学科发展的人才根基;学科攻坚为精神传承赋予时代内涵,让科学家精神在攻克技术难题中注入不竭动力。三者相互支撑、动态循环,构建起“精神铸魂、实践赋能、学科增效、产业反哺”的完整工作闭环,实现了党建引领下各项事业的全面协同发展。
精神传承:三维筑基 厚植红色基因
学院以“理论武装+榜样引领+阵地建设”三维发力,让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内核融入党建血脉、浸润师生心灵。车辆工程系党支部率先探索形成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在理论学习层面,构建“政策解读+精神阐释+学科对接”学习体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和制造强国战略部署与学科发展实际相结合,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学习,解读“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内涵,让理论学习与学科实践紧密结合。
在榜样引领层面,学院深度挖掘朱景梓先生的精神内核,将其“科研报国、耕耘不辍”的事迹纳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让榜样力量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
在阵地建设层面,学院打造“实物展陈+影像叙事”的立体教育平台。今年10月,学院牵头建成“朱景梓先生事迹及实物展陈育人基地”,基地内展出8台核心实物设备,包括朱景梓指导设计制作的摆动式机械加载锥齿轮试验台架、全球首台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承载民族工业记忆的上世纪30年代格里森机床,以及1978年其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珍贵合影原件、雷天觉院士亲笔题赠等展品,让师生在触摸历史实物、聆听背后故事中,直观感受我国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脉络与朱景梓的科研执着。
学院还同步拍摄了专题影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家典范——朱景梓》,立体呈现朱景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作风。基地开放仅半个月,已接待校内外师生及企事业单位访客超2000人次,成为山西省内传承科学家精神、深化党建育人的重要阵地。

“朱景梓先生事迹及实物展陈育人基地”揭牌
育人实践:三维赋能 搭建成长高地
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思政+实践平台+协同培育”三维育人体系,车辆工程系在此框架下形成特色育人模式,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推动科学家精神进课堂、入头脑,组织党员教师编写《机械工程中的科学家精神》思政案例,将朱景梓的科研案例、奋斗故事融入《机械设计》《汽车理论》等核心课程,设计“科研初心”“技术攻坚”等模块,例如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教师结合齿轮传动章节,讲述朱景梓自主研发圆弧齿轮的攻坚历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在《汽车理论》课堂上,通过分析朱景梓“科研成果必须服务产业需求”的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专业知识与精神传承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平台搭建上,构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创新赛事”联动体系。车辆工程系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和实体特色实验室,让学生在模拟汽车传动系统优化、智能装备操控等场景中锤炼专业技能;校外与成功汽车集团、吉利汽车山西基地、陕汽大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驻点参与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等真实项目;近5年依托“晋翔车队”品牌载体,组织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赛事,将科学家精神中的创新勇气、攻坚毅力融入赛事实践。
在协同培育方面,创新“双带头人+师生联动+校企共育”机制。车辆工程系党支部以“双带头人”工作室为纽带,打破师生壁垒组建攻坚小组,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带来汽车行业前沿生产实践经验;推行“1+N”结对带教模式,由老党员、资深教授带领青年师生参与科研攻关与教学改革,传承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专题影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家典范——朱景梓》
学科攻坚:三维联动 驱动高质量发展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学科、精神赋能攻坚,构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三维联动机制,重点推动车辆工程学科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科研创新层面,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车辆工程系聚焦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优化、智能装备研发等“卡脖子”领域,组建党员攻坚团队,形成老党员传经验、青年党员攻难关的传帮带格局。近年来,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成果转化方面,学院搭建“科研—产业—应用”闭环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车辆工程系主动对接山西省汽车产业转型需求,与地方车企、科研院所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中试基地,组织党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咨询、难题攻关,将齿轮传动技术改良、汽车节能技术研发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建设上,以党建为纽带整合资源,推动学科平台能级提升。学院联动校内其他相关院系打造跨学科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助力车辆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21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影响力持续扩大。

太原市牛头寨、双塔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参观育人基地
如今,学院党员队伍形成老中青衔接的创新梯队。在“三维联动”党建路径推动下,学院实现了科学家精神传承、育人质量提升与学科发展跃迁的有机统一,斩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与教学成果奖,育人成效与科研实力获行业广泛认可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科学家精神,持续完善“三维联动”党建体系,带动更多学科方向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学院将持续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更高标准筑牢组织堡垒,以更实举措搭建育人平台,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与山西省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武志斐 武佐君 张瑞亮 李国兴


